論文專著:
先后出版專著6部,主編教材12種,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多篇。
出版專著:
1、《計算機應用基礎》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2、《創造性思維理論——DC模型的建構與論證》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1
4、《教育技術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5、《信息技術教育應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6、《信息技術應用基礎》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7、《語覺論——兒童語言發展新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教學人員教育技術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9、《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光盤》 電化教育電子出版社 2005
10、《兒童思維發展新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11、《教育技術水平考試輔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資料更新中……
發表論文:
1 對美國“建構主義教學:成功還是失敗”大辯論的述評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10-01
2 教育技術專業人員如何創新?——2009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生論壇上的講話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03-01
3 杜威實用主義思想對教育技術實驗研究的啟示 趙可云; 何克抗; 王以寧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2010-02-05
4 運用“新三論”的系統方法 促進教學設計理論與應用的深入發展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01-10
5 基于學科教育整體視角的OAG設計原則——以PSMS系統為例 冀付軍; 何克抗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2010-02-10
6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國際前沿研究述評 王永鋒; 何克抗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2010-03-10
7 關于發展中國特色教育技術理論的深層思考(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05-01
8 關于發展中國特色教育技術理論的深層思考(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06-01
9 向我國電教界的光輝榜樣南國農先生學習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09-01
10 農遠工程教學應用癥結的調查研究 趙興龍; 張雯;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 2009-03-01
11 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 何克抗; 余勝泉; 吳娟; 馬寧; 趙興龍; 袁磊; 齊媛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2009-02-01
12 促進知識分享的教師合作機制探究 齊媛; 何克抗; 劉志波; 張生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 2009-04-01
13 基于信息技術的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王光生; 何克抗 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9-04-05
14 教學設計電子績效支持系統設計研究 魏順平;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9-03-10
15 21世紀以來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9-10-01
16 對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9-09-10
17 基礎教育信息化路在何方——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9-07-20
18 我國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的現狀及其對策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9-10-01
19 基于區域協作的課題實施模式研究 賈建榮; 梁文鑫; 何克抗 中山市電化教育站;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9-12-01
20 教學設計自動化語義模型及其實現方法 魏順平; 路秋麗; 何克抗; 李宇翔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研究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市崇文區教育研修學院 2009-12-05
21 由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談教育技術學研究 趙可云;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01-01
22 e-Learning時代教育公平觀的新發展 趙興龍;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10-01-01
23 ICAI中的認知診斷系統 王乃茹;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4-11-15
24 計算機輔助漢字書寫教學的研究──書寫漢字庫生成系統的研制 劉禹;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1994-12-10
25 教育與軟件產業的關系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1995-10-15
26 面向中小學的漢字編碼性能指標分析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1996-03-10
27 當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與發展趨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1996-02-15
28 協作化CAI的概念、理論和方法 鄭永柏; 劉革平; 何克抗 北京科利華公司CSC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7-06-20
29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7-09-20
30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中)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7-12-20
31 語句級拼音┐漢字轉換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殷峰;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7-05-15
32 計算機漢語文稿校對系統 易蓉湘;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7-05-15
33 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展趨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7-01-15
34 當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7-02-15
35 美國的全球實驗室課程(GLC)——一種基于Internet的全新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1997-12-15
36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2-28
37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4-30
38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中)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6-30
39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8-30
40 協作型輔助教學系統的新模型 劉革平; 何克抗 西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10-30
41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一)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3-25
42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二)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4-25
43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5-25
44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四)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6-25
45 計算機輔助教學專題研究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11-15
46 一項影響深遠的重要教改試驗 何克抗; 李克東; 謝幼如; 王本中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11-15
47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一)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998-04-15
48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二)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998-06-15
49 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展趨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教授 1998-12-30
50 樹立教學整體改革觀念深入開展“四結合”試驗 鄭永柏;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9-18
51 從信息時代的教育與培訓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展(中)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11-18
52 基于INTERNET的教學模式 余勝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04-18
53 從信息時代的教育與培訓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展(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10-18
54 從信息時代的教育與培訓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展(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8-12-18
55 基于情境理論的漢語理解模型 孫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1992-04-22
56 智能自適應中文操作系統 于國榮;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1993-10-01
57 用DJS-130漢字處理系統編排大學課程表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1982-08-29
58 利用810字符打印機實現漢字打印的較佳方案 何克抗; 沈蘭生; 高放; 李秀蘭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無北京師范大學線電電子學系 1982-08-29
59 微型機COBOL語言提供漢字支援的一種有效方法 赫榮威; 何克抗 北京輕工業學院自動化系;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化所 1983-08-29
60 帶漢字支援的COBOL數據管理系統 赫榮威;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化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化教育技術研究所 研究生 北京輕工業學院自動控制系計算機應用教研室 1983-06-30
61 實現漢字BASIC的有效方法 高放;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化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化教育技術研究所 1983-06-30
62 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和成績管理系統 高放;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系; 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電子系 1984-01-31
63 計算機中文信息庫中的關聯操作算法 彭平;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信息處理研究室;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信息處理研究室 1987-07-02
64 中文語料庫的表格式查詢語言 徐赤裔;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信息處理研究室;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信息處理研究室 1988-07-01
65 智能型計算機輔助漢語教學系統 何克抗; 李秀蘭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0-10-01
66 書面漢語自動分詞專家系統設計原理 何克抗; 徐輝; 孫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1-07-02
67 書面漢語自動分詞專家系統的實現 徐輝; 何克抗; 孫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1-10-01
68 實現漢字簡繁體自動轉換的一種方法 杜宇;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1991-12-31
69 CLTS C語言智能輔助教學系統 李少輝;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1991-04-23
70 青少年升學就業咨詢與心理測量專家系統 劉文靜; 何克抗; 鄭日昌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 1991-05-01
71 非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跨越式教學的策略研究 趙興龍; 王光生; 鄭良棟;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6-02-01
72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2006-02-28
73 發達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問題及其戰略對策——以首都教育大戰略促進首都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 冀付軍; 安寶生;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北京 2006-08-05
74 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一)——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6-10-01
75 認知負載理論及其在E-Learning中的應用 袁磊;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吉林長春 2006-10-15
76 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二)——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6-11-01
77 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三)——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6-12-01
78 多媒體課件及網絡課程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何克抗 2007-01-30
79 教學結構理論與教學深化改革(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7-07-01
80 從“建構性學習”到“學生有效參與”——論課堂教育技術之正業 王永鋒; 何克抗; 王以寧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吉林長春; 吉林長春 2007-08-05
81 教學結構理論與教學深化改革(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7-08-01
82 文本智能處理技術在遠程教育元研究中的應用 魏順平;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7-08-06
83 迎接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的挑戰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6-08-10
84 正確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涵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6-11-10
85 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型研究及效果分析 張文蘭; 何克抗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6-12-20
86 學習設計和學習管理系統的新發展 曹曉明;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6-04-01
87 網絡環境下基于學習活動的形成性評價——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個案研究 張生; 何克抗; 齊媛; 丁楠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吉林長春; 吉林長春 2007-10-01
88 信息時代教育技術學本科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7-11-01
89 以行動研究法探索英語教學——信息技術環境下交際式英語會話材料的應用 喬愛玲;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吉林長春 2007-02-01
90 教育反思視界的技術努力與時代拓展——以網絡教育形態為例分析 王永鋒; 王以寧;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吉林長春; 吉林長春 2007-10-15
91 從“學習使用技術”到“使用技術學習”——解讀新版美國“國家學生教育技術標準” 王永鋒; 王以寧;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吉林長春; 吉林長春 2007-12-01
92 教育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結構及課程體系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7-11-10
93 小學語文教學語料庫的設計與開發 魏順平;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7-06-10
94 Microsoft Student Graphing Calculator支持下的函數學習 王光生; 何克抗 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陜西西安 2007-01-10
95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的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張生; 何克抗; 韓駿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中央電化教育館培訓中心 吉林長春 2007-05-10
96 關于教育技術公共課精品課程的共建與共享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7-08-10
97 數學問題解決學習的人際交互環境設計 王光生; 趙興龍; 何克抗 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11-01
98 網絡環境下以語言運用為中心的三效識字教學法研究 馬寧;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12-01
99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六——“適時教學(JiTT)”模式 何克抗; 劉春萱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12-01
100 信息技術環境下問題解決教學實證研究 王光生; 何克抗 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2008-12-15
10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一——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分類 何克抗; 吳娟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 北京 2008-07-01
10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二——“傳遞—接受”教學模式 何克抗; 吳娟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 2008-08-01
10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三——“探究性”教學模式 何克抗; 吳娟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 2008-09-01
10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四——“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 何克抗; 吳娟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10-01
105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五——“WebQuest”教學模式 何克抗; 曹曉明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教育信息技術系 2008-11-01
106 JiTT——Blending Learning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馬萌;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11-10
107 論學習與創新——2007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生論壇上的講話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8-04-01
108 新版學生教育技術標準與信息技術課程改革 王永鋒; 馬萌; 王以寧;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吉林長春; 吉林長春 2008-03-10
109 數學教學支撐軟件的研究設計與模型建構——以小學數學相遇問題探究工具的開發為例 冀付軍;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8-03-10
110 低年級小學生用字情況調查與分析——以廣東、北京兩地6所小學為例 魏順平; 傅騫;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08-15
111 對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論的建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07-10
112 基于文本挖掘的領域本體半自動構建方法研究——以教學設計學科領域本體建設為例 魏順平;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8-10-05
113 人類績效技術與教學系統設計的比較分析 吳娟; 馬寧;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績效技術研究組;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績效技術研究組;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績效技術研究組 北京 2005-08-30
114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所長、教授 2005-09-20
115 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定位與實施 喬愛玲; 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吉林 長春 2005-10-05
116 基于績效技術的企業培訓 任秀華; 何克抗; 馬寧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2005-10-01
117 關于教育技術學邏輯起點的論證與思考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5-11-30
118 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2003-02-15
119 把脈中國教育資源建設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教授 2003-04-15
120 基于多主體的計算建模與仿真框架——社會科學領域發現式學習環境的構建 柳泉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4-01-30
121 信息技術教育課堂測評問題探索 冀付軍;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01-06
122 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和語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對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的質疑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所長 2004-01-17
123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4-03-30
124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4-04-30
125 以知識建構與能力生成為導向的教學設計理論中認知目標分類框架的研究 李文光; 何克抗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廣東深圳 2004-07-30
126 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對建構主義的再認識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2004-09-25
127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5-01-30
128 協同工作支持在虛擬實驗室中的研究與實現 傅騫; 何克抗; 曲朝霞 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 2005-02-28
129 基于計算機仿真的實驗技能測評自動化研究 傅騫; 何克抗; 馬曉強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 2005-03-10
130 計算機輔助測評(CAA)研究新進展——技能性非客觀題的自動測評 何克抗; 許駿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北京 2005-04-05
131 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5-04-30
132 語覺論與英語教學改革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12-10
133 基于語覺論的英語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 何克抗; 林君芬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12-10
134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03-10
135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04-10
136 現代教育技術和優質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06-10
137 語覺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索 陳冰娜; 林君芬; 何克抗 南海實驗小學;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12-10
138 以言語交際為中心的小學英語教學方法 覃貴雙; 林君芬; 何克抗 深圳市向南小學;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12-10
139 績效技術的理論淵源與研究領域 馬寧; 林君芬; 林濤;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10-10
140 關于績效技術的模型評述 林濤; 馬寧; 林君芬;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4-11-10
141 基于兒童思維發展新論的語文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 何克抗; 馬寧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5-12-10
142 績效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林君芬; 馬寧; 林濤;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5-04-10
143 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和語文教學改革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5-10-10
144 面向應用的區域資源建設支撐環境探析 曹曉明;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5-08-10
145 以績效為核心的企業培訓教學設計 任秀華;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2005-07-01
146 基于Internet的教學系統 余勝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9-06-21
147 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上)——關于ME命題的論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9-02-28
148 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下)——關于ME命題的論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1999-04-30
149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何克抗; 李克東; 王本中; 謝幼如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華南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研究所;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 華南師范大學電教系 所長、博士生導師; 所長、博士生導師 1999-06-10
150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具體方式 余勝泉 ; 馬寧 ;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2-11-13
151 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與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2002-08-15
152 智能答疑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柳泉波; 黃榮懷;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08-21
153 網絡題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余勝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09-21
154 網絡教學的非量化評價 張京彬; 余勝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10-21
155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何克抗; 李克東; 謝幼如; 王本中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 2000-02-28
156 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06-28
157 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07-28
158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 余勝泉; 楊曉娟;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12-28
159 也論教學設計與教學論——與李秉德先生商榷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1-04-28
160 基于Internet的遠程測評系統研究:模型與關鍵技術 許駿; 柳泉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1-07-28
161 網絡應用技術新發展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1-08-28
162 e-Learning的本質——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2-01-28
163 CAA研究的新領域——IT技能測評自動化(上) 許駿; 柳泉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2-01-28
164 CAA研究的新領域——IT技能測評自動化(下) 許駿; 柳泉波;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2-02-28
165 網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新(上)——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的質疑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2-10-28
166 有關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李文光; 張文蘭; 何克抗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廣東深圳 2002-10-28
167 網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新(中)——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的質疑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2-11-28
168 網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新(下)——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的質疑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北京 2002-12-28
169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2-04-17
170 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與實現 馬寧; 余勝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10-18
171 基于Quick Time VR虛擬現實技術的網絡課件寫作系統 姚顧波; 車皓陽;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0-03-18
172 網絡課程教學試點調研報告 郭莉; 李文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州師范大學信息與傳播系 2001-07-18
173 網絡課程教學試點調研報告 郭莉 ; 李文光 ;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州師范大學信息與傳播系 2001-08-18
174 教學軟件設計的新思考 李德文; 何克抗 香港政府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1-05-18
175 網絡教學平臺的體系結構與功能 余勝泉;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1-08-18
176 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一)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1-05-15
177 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二)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1-06-15
178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設計理論與試驗探索 李文光; 何志龍; 何克抗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 廣東南海實驗小學;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2-10-18
179 E-learning與高校教學的深化改革(上)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2-02-18
180 E-learning與高校教學的深化改革(下)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2-03-18
181 基礎教育網絡資源建設管理研究 莊秀麗; 何克抗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2002-10-18
媒體報道:
基礎教育信息化探索沒有盡頭
——訪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
近年來,美國教育界有學者認為,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有著名大學的教授甚至提出,不應該讓小學生用電腦、上網,以免產生負面影響。國內學術界也開始有這樣的看法,認為技術作為新的教學手段,整合于傳統的課程教學的探索,似乎走到了盡頭。
基礎教育信息化真的走到了盡頭嗎?帶著這個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我國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信息化領域最有影響的專家何克抗教授。
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面臨嚴峻的挑戰
中國教師報:何老師,近年來,國內外都有學者對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效果表示質疑,甚至認為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學科教育還是要依靠傳統教學。這些觀點的提出,有一個什么樣的背景?
何克抗:網絡本身就是雙刃劍,提出這樣的主張也并非全無道理,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客觀現實。
多年來,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實踐和理想境界之間有很大的落差。這種現象尤其在基礎教育信息化領域更為突出。以美國為例,它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 2001年,美國中小學網絡化程度達到99%。美國網絡化的程度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講校校通,一個學校有一兩個聯網教室就是校校通了;他們是班班通,每個 班都有電腦可以上網。
2007年12月,國際OECD(經濟與發展合作組織)公布的PISA(國際中學生評估項目)關于數學和閱讀的測試結果表明,一百多個參加抽樣測試的國家中,美國的測試成績沒有能達到平均水平。
2009年5月,美國教育部下屬的評估機構,對全美11個城市2萬1千名中學生做了抽樣測試(也是對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兩個方面的測試),其測試 結果也很令人沮喪——“當前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計算能力和30年前相比沒有明顯的差異”。要知道,30年前還根本沒有教育信息化的設施及概念。
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國際上確實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真正通過信息技術環境來實現教育質量的顯著提升�;蛘哒f,信息化環境沒有真正在學科教學 上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科教學質量,更沒有達到顯著的提升。這就難免在廣大教師中甚至在學術界出現悲觀論調。
但是總的來說,這些觀點給我一種因噎廢食的感覺。我認為,這樣的情況說明當前國內外在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當中,確實面臨一場極為艱巨而嚴峻的挑戰。這 場挑戰的實質就是要求我們對“教育信息化能否顯著提升學科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能力素質”這個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事實上,能不能找到通過教育信息化來顯著提 升學科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素質的途徑與方法,是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持續開展下去的關鍵所在。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理論建構是解困的根本之道
中國教師報: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計算,時間已經過去了20年,各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已經投入了很多。比如,我國已經基 本實現了“校校通”,2003年開始的“農遠工程”(面向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投入了一百多億,65萬套設施去年就已經全部到位。 熱情這么高,投入這么多,效果不甚理想,關鍵在哪里?
何克抗: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但關鍵還在于理論問題沒有解決。各國的教育信息化都存在缺乏科學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理論指導問題,而傳統的教學理論又難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比如,在傳統教學環境下,只有粉筆、黑板、教材,老師不講授,課程就無法進行下去,這種情況下只能是以教師為中心。而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則完全不同,其最大 特點是有交互性——可以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另外,信息化教學環境下還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共享。老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帶著這些 問題去分析、去探究,最后形成自己的看法、觀點。這樣的學習對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非常有 利。過去的教學理論有涉及過這樣的情況嗎?基本沒有。
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傳統教學理論,傳統的教學理論還有很多要繼承、要發展。但是,畢竟環境改變了,不是粉筆加黑板的教學環境,而是信息化的教學 環境。這個環境改變了以后,若是信息化環境下的創新教學理論沒有能及時跟上,那么,成百上千億的資金投入不見得會有多大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付諸東流,這絕 非危言聳聽!
整合是為了變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
中國教師報:據我們了解,你和你的研究團隊對信息化環境下的創新教學理論建構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探索。能否簡要地介紹一下?比如,你認為,信息化環境下的創新教學理論的核心是什么?
何克抗:剛開始幾年,我們也是學習西方先進經驗,并直接將國外的方法運用于教學過程;但很快,我們發現這樣做,表面看似乎是在抄近路,其實是急功近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后來我們自找麻煩——先從理論入手,去探索科學“整合”理論的建構。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終于找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通過“深層次整合”來顯著提升學科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素質的途徑與方法,也就是應對基礎教育信息化嚴峻 挑戰的有效舉措與做法。去年,我專門就此寫了一本書,就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的內容很豐富,而科學的“整合”理論正是 其核心內容。
中國教師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吧,這個概念好像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提出來了��?
何克抗:是的,整合大家都講了很多。但是,整合的內涵實質是什么?整合的目標是什么?尤其是老師們最為關注的整合途徑、方法在哪里?我認為學術界對這些問題還沒有提供科學的答案。
中國教師報:你能具體闡釋一下你所理解的整合內涵嗎?
何克抗:經過深入研究,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可以表述為:通過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 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 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由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
這種“整合”的內涵包含三種基本屬性: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新型教與學方式、變革傳統教學結構。
信息化環境的營造,是指要營造一種能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能啟發學生思考,便于學生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包括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便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教與學方式的環境——這是整合的基本內容。
有了這樣的信息化環境,新型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教與學方式才能落到實處;否則,自主、探究、合作只能是一句空話。
有了新型的教與學方式,傳統的傳遞接受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才有可能改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才有可能被激發出來;這樣,培養創新人才的素質教育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努力實現從“淺層次整合”到“深層次整合”的跨越
中國教師報:你的意思是,現在很多老師課前做好課件,然后在常規教室里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這并非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何克抗:應 該說,這也是一種“整合”,但只是一種淺層次的整合。目前,在一些中小學校有許多被稱作典型課或示范課的所謂“整合課”,其實大多是信息技術能力學習課, 或者是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盡管這類課對于突破教學中的某些重點、難點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對于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不大。因為這樣的“整合 課”完全沒有觸動課堂教學結構問題:傳統的師生關系,師生的地位作用沒有改變(師生關系和師生地位作用的改變是變革教學結構的主要標志),學生的主動性、 積極性,更不用說創造性,也就難以充分發揮。所以這樣的“整合課”只能說是一種淺層次的整合,而非深層次的整合,當然,也就不可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整合效 果。
深層次的整合,應該是能夠真正改變教與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從而能真正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激發出來,真正有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整合。只 有通過這樣的深層次整合,才能達到顯著提升學科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素質的目標,才能真正有效應對上述艱巨而嚴峻的挑戰。
中國教師報:學科教師如何才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層次整合?或者說,有沒有深層整合的具體途徑與方法?
何克抗:由 于“教無定法”,誰也不可能提出一套適合所有學科的“包醫百病”的整合方法。但是,“教學有法”,各學科教學要實現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都需要有信息化環境的 支持,都應該遵循共同的指導思想與實施原則,這也未嘗不可以看作是一種宏觀的實施途徑與方法。我把這些指導思想與實施原則概括為五條:
1、要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特別是新型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
2、要緊緊圍繞“主導—主體相結合”教學結構的創建來進行整合;
3、要運用“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的理論、方法進行“整合”課的教學設計;
4、要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和信息化學習工具的搜集與開發;
5、要結合不同學科特點探索能支持新型教學結構的教學模式。
這五條已經過幾百所中小學試驗學校,十多種學科門類,長達六年以上教學實踐的檢驗,可以說屢試不爽——均能達到顯著提升學科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素質的“深層次整合”目標。
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取消
中國教師報:你主張“學教并重”,強調整合的實質與落腳點是變革傳統的教學結構——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磥砟悴毁澩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
何克抗:西方國家歷來主張“以學為主”,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我們歷來主張“以教為主”,強調以教師為中心,這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在教育上的體現�!耙越處煘橹行摹庇凶� 身的弊病,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取消。美國有這么好的信息化設施,為什么效果沒有體現?就是因為他們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對立起來,認為教 師的主導作用會束縛、限制學生的自主學習。于是在教學過程中盲目排斥教師的作用,其結果就是有再好的信息化環境也沒有用。
學生無疑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是為了促進學,這個關系一定要擺正;但教學過程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尤其是中小學生,離開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個教學肯定會有偏差。有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才有可能使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以最有效的方式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中國教師報:也包括適當地講授嗎?
何克抗:我認為是的。但西方的建構主義理論主張,教師要成為探究協作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的創設者、提供者,學生深化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 者;完全沒有把基于講授的課堂教學包括在教師的職責范圍內。他們認為這是不應該強調的,甚至說這是一種“很糟糕的、要扔掉的東西”。這是目前西方學者對教 師作用的相當普遍的理解。
眾所周知,奧蘇貝爾將學習按其效果劃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兩類;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傳遞-接受學習”和“發現式學 習”。這兩種教學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實現有意義學習,關鍵是要能夠在新知識、新概念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之間建立起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系。
能夠在新知和舊知之間建立起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反之,即使采用的是發現式學習方法,但如果不能幫助學習者建立起新知和舊知之間的聯 系,照樣是一種機械學習,而不是有意義的學習。奧蘇貝爾認為這是教育心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條原理,我很贊同這種觀點。
既然“傳遞—接受”也能達到有意義的學習,那為什么要把它當作是一種很糟糕的東西來扔掉呢?在國際上,包括美國在內,有這么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而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我認為過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已經具備了教育信息化探索的條件
中國教師報:你非常強調信息化教學環境的營造,認為沒有信息化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就很難開展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 是我們采訪報道過的山東杜郎口中學,他們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實現了小組合作學習。老師上課最多只能講10分鐘,更多時間讓學生自己學習。對此你怎么看?
何克抗:對杜郎口中學我不了解,不好發表看法。不過,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幾百所試驗學校,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有的也沒有信息化環境,可是我們的試驗效 果也非常好。這里要注意的是,開展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需要有認知工具(教學資源)的支持,而認知工具有兩類:一類是必須依靠計算機軟件支持的工具,比 如幾何畫板和化學仿真實驗,若是沒有電腦,沒有計算機軟件,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就無法開展。還有一類是不需要計算機支持的認知工具——人文學科常用 這類工具(比如,語文的擴展閱讀材料和英語的擴展聽讀材料就屬這類認知工具)。在我們的農村試驗學校,二年級的學生就能夠認讀2500多個漢字,這相當于 四、五年級學生的識字量,閱讀與作文能力也能夠達到新課標三、四年級以上學生的水平。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套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方法和擴展閱讀材料(即教學 資源或認知工具)的支持。在信息化環境較差的農村學校,我們將這些擴展閱讀材料印出來發給學生,結合我們的創新教學理論、方法,一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教師報: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信息化環境的建立,為變革傳統教學結構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沒有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這種技術條件產生的效果最多只能是你剛才說的淺層次的整合?
何克抗:是的。變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并不是絕對依賴信息化環境的營造;但沒有信息化環境的營造,這種變革會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我們在農村學校做的試驗,基本上只能選擇小學語文和小學英語。理科課程、中學課程,若再依靠印發資料就很難進行真正有效的自主探究了。
這里也涉及一個教學觀念與信息技術的關系:沒有教學觀念的變革,先進的信息技術有可能為落后的教學觀念服務;而沒有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教學觀念的落實則將缺少必要的物質基礎。
中國教師報:現在很多城市學校班班都有多媒體設備,可只有一兩個專門教室能夠聯網,而農村學校很多班級連電腦都沒有。是不是可以說,我們基礎教育領域現在總體上還不具備實施信息化教學的環境與條件?
何克抗: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在全國基本普及了信息技術教育,“校校通”工程在東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全面落實。到2008年底,“農遠工程”基本完成,中西部農村三十多萬所中小學也已經有了最基本的信息化設施及相關的信息化教學資源。
可見,我國中小學(包括中西部廣大農村中小學)的信息化教學基礎設施與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已經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實施信息化教學創造了必要的環境與條件。
中國教師報:也就是說,現在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資源,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來實現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
何克抗:是的。雖然許多學校目前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與條件還不理想,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提升(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校)。但我們不能等待,要盡快把已有的設施和資源利用起來,盡快把信息技術有效地整合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去,要讓廣大師生盡快看到教育信息化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果。
而且這也正是當前世界范圍內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過程中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目前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信息技術條件整體上雖然比我們優越,應用范圍也比我們廣,但在提升學科教學質量方面并不比我們領先。時不我待,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努力在這方面作出我們的貢獻。
來源:《中國教師報》2009年